陈独秀1937年出狱后想回延安, 毛主席提三个条件, 他为何不愿答应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倔”和“忍”陈独秀的独特性格
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就连当时的国民党都经常向他示好,但就是这样的陈独秀,在他的自己的回忆录《没有父亲的孩子》当中写到,他的祖父却经常怒骂儿时的陈独秀:“这个小崽子,未来长大成人后,肯定是个十恶不赦的凶恶强盗,真是家门不幸!”
那么为何陈独秀会被家里人骂的如此不堪?又为何会拒绝当时毛主席提出的三个条件?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跟着文字再一次的看看,这名充满着“倔”和“忍”的陈独秀先生的一生与成就。
其实在当时若是提及起陈独秀这名人物,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也是“倔”和“忍”,甚至就连陈独秀自己也经常将自己的独特性格拿来说事,无论是当时党内的人对陈独秀的看法,还是胡适也都经常评价陈独秀是“不羁之才”。
这也是为何他的祖父会这样对当时年龄尚小的陈独秀如此恶言相向,因为儿时的陈独秀其实并不喜欢读书,也因此遭受了祖父的打骂,但无论打多狠,陈独秀都从未发出声过,甚至连眼泪都没有掉下一滴。
当然了上述那些,只是对于陈独秀的“倔”的体现,但是对于陈独秀相关的“忍”其实大家就很熟悉了,这就是陈独秀的五次牢狱之灾,这种“忍”其实可以说是陈独秀真正魅力的一点,也正是因为“忍”陈独秀才能在这五次牢狱之灾之后仍然安然无恙。
甚至陈独秀对于其被抓入监牢这一件事已经习以为常,在看到同僚被一同抓捕入狱时还能轻松打趣,甚至在押运过程中毫无紧张之感在途中的列车上睡了一觉,这些都体现了陈独秀的“忍”的独特性。
但我们也不能单纯的将陈独秀这两个独特的性格,完全作为一个优点来赞扬,这样的性格也让其错失了自己今后的美好未来,更是因为这样的性格,让自己的后半生生也一直处于郁郁不得的状态。
因自己的“倔”的性格拒绝毛主席的三个条件
其实关于成独秀为何会拒绝毛主席的三个条件,我们还是需要提前了解一下毛主席的三个条件分别是什么,具体来说,这三个条件是:(一)放弃并坚决反对托派全部理论与行动,并公开声明同托派组织脱离关系,承认自己过去加入托派之错误,(二)公开表示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三)在实际行动中表示这种拥护的诚意。
其实当我们自己阅读这三个条件之后,我们也不难发现,条件二和条件三其实一直以来就是陈独秀自身的政治倾向,而真正让陈独秀拒绝的最主要的根本,其实是这个条件一,即放弃并反对托派理论和与相关组织脱离关系。
那么什么是托派?为何成独秀因为这个第一个条件而拒绝呢?首先我们就需要先了解一下托派相关的理论,展开来说的话,托派即托洛茨基派,是当时俄国工人运动中的一个机会主义派别,这一派别源于一名叫做托洛茨基的人反对斯大林派继承列宁主义的政治思想,其主张的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维护与发展,才是马克思主义革命传统的延续。
托派以主张工人阶级先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反对斯大林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在反对斯大林主义方面,托派强调废除官僚专制,在反对社会民主主义方面,托派倡导战斗性的工人革命。
在当时的我国,托派组织主要出现在大革命失败后,1928年12月,我国第一个托派组织——“中国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反对派”在上海建立,这个托派组织仿效托洛茨基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创办的地下刊物《我们的话》,也创办了一个同名的油印刊物,作为宣传托洛茨基理论的机关刊物。
然而,由于托派的主张与当时中国的革命形势不符,且其内部存在分裂和矛盾,因此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就像上述所说的那样,若是陈独秀答应第一个条件,那就是相当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但在当时陈独秀内心当中,他的“倔”是绝对不会允许的。
更别提在当时托派的主要理念对当时的斯大林也十分不利,若是陈独秀作为党的创始人的身份加入共产党,并还一直保持着托派的理念,那么这对当时的两国之间的关系也有不良影响,所以才出现让陈独秀承认自己当时错误的这样一个条件。
结果就是当时的陈独秀不打算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因此拒绝了加入党,于是在当时,很多人将这件事情拿来说事,甚至怀疑起了陈独秀。
靠着自己的“忍”,晚年想要回党,奈何时代和外界有着种种阻拦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陈独秀在自己人生的后期一直是一股“倔”劲,晚年陈独秀的生活其实相当的令人惋惜,晚年的陈独秀经济来源十分有限,但他得到了许多朋友和学生的资助,其中包括章士钊、蔡元培等著名人士,这些资助者在陈独秀生活的困难时期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使他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和学术研究。
他既没有丰厚的积蓄,又没有固定的退休金可领,此时的他已是一个贫病交加、风烛残年的老人,尽管陈独秀在晚年遭遇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对无产阶级事业的追求和信仰。他仍然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传播,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甚至有一时他曾想再次回归共产党,但在当时又经常遭受国民党的诬陷,将他说成是一个叛国的汉奸,即使当时在江津的三年多时间里,他还是不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同时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但在诬陷之下,陈独秀的归党也变得遥遥无期。
在陈独秀的生命后期,他远离了共产党,也脱离了托派,更不愿投身国民党,处于一种特殊的游离状态,他的衣食治病都只能依靠一些游走于这三种政治力量边缘的朋友的接济,因此他的生活状况相当窘迫。
总结
若是我们将陈独秀的一生再次做出一个总结,真的可以说是“五味杂陈”,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陈独秀靠着自己的“倔”和“忍”成就了当时的自己,但也正是因为自己的“倔”和“忍”造就了自己当时晚年的悲惨经历,若是在当时三个条件的发表时,陈独秀能够更加的体现出自己“忍”的这一个层面时,也许他今后的人生会大变样吧。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将我们的视角拉回到现代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当时的偶然,经过历史的沉淀和代代人民的传递之后,这些在当时的“偶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注定成为了“必然”!
参考资料:新京报:陈独秀:一位悲情的革命家